在禾馨第一次產檢時會拿到一張自費產檢項目清單,記得拿到當下真的是有看沒有懂,不知道到底該做哪些,這麼多項目做下去還有錢吃飯嗎(咦),這邊和大家分享2024禾馨自費產檢項目有哪些、內容是什麼、費用多少、該怎麼選擇,一起看下去吧!
PS:這篇文章內容為自身產檢經驗分享,每個人狀況及選擇不同,實際費用或檢查內容還是依醫生及診所建議喔。
2024禾馨自費產檢項目有哪些
母體各項檢測
這個部分主要是對孕婦本身做的檢查及基因篩檢,對我來說是檢測母體能不能負荷接下來孕期的意思,並不是檢測胎兒是否正常喔。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8-12週施作
第一次產檢常規抽血
- 費用:0 (國健署補助)
- 內容:血球、HBV、HIV、VDRL、德國麻疹IgG抗體、尿液常規。
- 我們有做嗎:有
合併初期基礎血清評估
- 費用:1,000
- 內容:針對孕婦本身肝、腎、糖尿病、葉酸濃度檢查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因為我本身每年都有做基礎身體健康檢查)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
- 費用:2,000
- 內容:檢測有無帶此基因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因為我跟先生有另外去做較全面的基因檢測)
X染色體脆折症篩檢
- 費用:4,000
- 內容:檢測有無帶此基因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因為我跟先生有另外去做較全面的基因檢測)
葉酸代謝基因檢測
- 費用:2,000
- 內容:檢測控制葉酸代謝率的基因有無突變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我們覺得沒有必要,認為如果有問題我應該早就知道了)
帶因者篩檢
- 費用:
- V1.0 (檢測6個疾病) 16,000
- V2.0 (檢測53個疾病) 28,000
- V3.0 (檢測341個疾病) 46,000
- 內容:檢測有無帶某些隱性遺傳疾病或性聯遺傳疾病的基因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因為我跟先生有另外去做基因檢測)
甲狀腺功能篩檢
- 費用:900
- 內容:檢測有無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我們覺得沒有必要,認為如果有問題我應該早就知道了)
鈣質缺乏檢測
- 費用:1,000
- 內容:維生素D3及血清鈣濃度。
- 我們有做嗎:有 (醫生建議可以考慮,因D3濃度不足,可能增加子癲前症、早產、胎兒成長遲滯風險,我原本較少吃乳製品,也不會額外補充鈣質或D3,想說做一下比較保險)
¶延伸閱讀:孕婦綜合維他命推薦嗎?我的孕期營養品分享及花費統計
先天性感染篩檢
- 費用:2,200
- 內容:巨細胞病毒及弓漿蟲IgG、IgM。
- 我們有做嗎:有 (醫生建議有寵物的話可以考慮,因為被此病毒感染母體不太有症狀,但可能造成胎兒異常,公婆家有寵物,多少還是會接觸到,想說做一下比較保險)
母體過敏原篩檢
- 費用:
- 29項 2,600
- 72項 9,000
- 內容:檢測母體對哪些成分過敏。
- 我們有做嗎:無 (詢問過醫生,如果知道母體的過敏原,先行避免減少暴露,是否能減少寶寶以後過敏機會,醫生表示幫助不大,所以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施作)
第一孕期妊娠風險評估
- 檢測方式:抽血+超音波
- 檢測時間:建議8-12週施作
費用:
單胞胎5,000 (雙胞胎6,800)
內容:
這個檢測包含了以下項目:
-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(單獨施作費用單胞胎3,300 / 雙胞胎5,100)
- 早期子癲前症風險評估 (單獨施作費用2,200)
- 早產風險評估 (單獨施作費用1,200)
- 頸部透明帶暨第一孕期結構篩檢 (單獨施作費用單胞胎1,800 / 雙胞胎3,600)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唐氏症篩檢及頸部透明帶主要是檢測胎兒患有唐氏症的風險。
懷孕中後期若發生子癲前症,對母體及胎兒都有一定危險,早期若知道是子癲前症高風險,可以事先用藥預防。
我們原本有思考,若之後本來就會做胎兒染色體篩檢,還有需要做初唐篩檢嗎?
後來想想若真的不幸有很高的風險,那早點處理對母體傷害也比較小。
所以這部分我們是直接做一套的檢測 (而且費用怎麼算都是一套合理吧!)
非侵產前染色體篩檢NIPS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8-12週施作
費用:
- V2.0 ($24,000)
- V3.0 ($38,000)
內容:
- V2.0:檢測胎兒23對染色體是否異常,及常見5種微缺失症候群。
- V3.0:檢測胎兒23對染色體是否異常、20種微缺失症候群、20個骨骼突變點位
關於NIPS詳細的檢測內容,可參考他們的網站說明。
禾馨配合的檢測機構是慧智基因,也是由禾馨診所創辦人蘇怡寧醫師設立的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考慮到羊膜穿刺流產的風險(1/1000-1/3000),我們最後選擇這個非侵入性的檢測。
另外如果小朋友出來真的有甚麼罕見疾病,而這是我們原本可以預防的,我可能會懊惱到不行,所以雖然費用很高,我們還是選擇了V3.0這個版本。
羊膜穿刺
- 檢測方式:抽取羊水(侵入性檢查)
- 檢測時間:建議16-20週施作
費用:
- 羊膜穿刺技術費+傳統染色體檢查費用10,000 (34歲以上政府補助5,000)。
- 複合式晶片檢測V1.0 ($18,000)、V2.0 ($23,000)、V3.0 ($33,000)
內容:
利用抽羊水25-30 c.c.,來檢測胎兒23對染色體數目及排序是否正確。
若要檢測是否有其他可能的罕見疾病,要再加複合式晶片檢測,去看染色體片段有無缺失,或常見疾病的基因點位是否異常。
檢測機構一樣是慧智基因,詳細的檢測內容,可參考他們的網站說明。
我們有做嗎:
沒有。(因為我們選擇做非侵產前染色體篩檢NIPS)
高層次超音波
- 檢測方式:超音波
- 檢測時間:建議20-24週施作
費用:
單胞胎4,700 (雙胞胎9,000)
內容:
透過詳細的超音波檢視,來確認胎兒是否有器官、結構上的異常,是否符合目前生長的週數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前面的NIPS或羊膜穿刺是針對染色體及基因做檢測,但染色體正常的胎兒不代表不會有器官結構上的異常。
每一次的產檢雖然都還是會照超音波,但主要是在量測胎兒的成長是否符合週數、心跳是否正常、羊水量是否足夠等。
高層次超音波則是將胎兒從頭到腳、從內到外,都很仔細地掃過一次。
包括腦部是否有左腦右腦、臉部五官是否正常、手指腳趾數量、脊椎骨頭排列、體內器官肝膽腸胃是否正常、心臟血流是否正常等等等。
也就是胎兒在這個週數,可以透過超音波看出是否正常/異常的,都會經由高層次超音波仔細檢視。
平常產檢的超音波大概五分鐘內做完,高層次超音波會做到40分鐘到1小時以上都有可能。
胎兒心臟超音波
- 檢測方式:超音波
- 檢測時間:建議24-30週施作
費用:
單胞胎4,200 (雙胞胎8,000)
內容:
檢查胎兒心臟的腔室、血管、心臟血流流項由無逆流、動脈有無狹窄等。
我們有做嗎:
沒有。
這個當初也是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做,但爬文跟詢問醫師後,我們認為假使胎兒在這個週數心臟有大問題,在高層次超音波時就能看出。
若是有其他相對較小的問題,在這個週數胎兒也還在發展,不代表出生就一定會有,但這個週數已經是懷胎六個月,也不可能因為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流掉胎兒,反而徒增煩惱。
另外這個週數照若心臟照起來沒有問題,也不代表出生一定就沒有問題,不如等到寶寶出生後,再盡速做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檢查。
中晚期子癲前症風險評估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20週以上施作
費用:
3,000
內容:
針對早期子癲前症風險高的個案,於懷孕中期可以追蹤;或是中期超音波發現胎兒有生展發展遲滯、羊水過少等狀況,會建議抽血檢測。
我們有做嗎:
沒有。
很幸運的我們第一孕期妊娠風險評估都是低風險,一路產檢也都綠燈沒有大問題。
血中膽酸檢驗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24-36週施作
費用:
450
內容:
檢測孕期中,是否有因為體質或荷爾蒙變化,而發生孕期膽汁淤積,造成早產、胎兒體重過輕、胎兒窘迫、胎死腹中的風險提高。
臨床症狀多發生在懷孕中後期,皮膚搔癢為常見的臨床症狀。
這個剛好蘇怡寧醫師的粉專有說明過,可以點這裡參考。
我們有做嗎:
沒有。
很幸運的孕期中沒有特別皮膚搔癢的症狀,醫生產檢時也沒有發現甚麼大問題,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施做。
做這項檢查需要空腹及抽血,在禾馨如果有加做這項的話,會跟妊娠糖尿篩檢及貧血檢驗一起做。
75克妊娠糖尿病篩檢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24-28週施作
費用:
國健署補助,需另補貼差額300元。
內容:
所謂的喝糖水測血糖就是這項,總共需要抽血(或扎手指)三次,若其中一次血糖數值未達標準,就會診斷為妊娠糖尿病。
患有妊娠糖尿病可能會帶來一些併發症,危害母體與胎兒的健康,也會增加母體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貧血檢驗
- 檢測方式:抽血
- 檢測時間:建議24-28週施作
費用:
國健署補助,需另補貼差額200元。
內容:
孕婦貧血在懷孕及生產時都會造成一些風險,及早發現能透過營養素補充加以改善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我本身有些微的貧血,有時候要捐血會沒辦法捐的那種,所以想說做一下比較保險。
3D4D超音波寫真
- 檢測方式:超音波
- 檢測時間:建議24-32週施作
費用:
3,000元。
內容:
立體影像超音波,不具診斷功能,主要用來紀錄及留念,有加做胎兒心臟超音波的話,兩項會同時施作。
我們有做嗎:
沒有。
我們認為寶寶出來就看得到最真實的容貌了,只是拿來做紀念的話有點沒必要。
百日咳疫苗
施打時間:建議28-36週施打
費用:
2,000
內容:
寶寶出生後雖然也會施打此疫苗,但抗體要一個月後才會產生,孕期施打可以經由胎盤將抗體帶給寶寶,避免寶寶產生抗體前的空窗期被感染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我跟先生都有一起施打。
乙型鏈球菌篩檢
- 檢測方式:陰道採檢後送實驗室檢驗
- 檢測時間:建議35-37週施作
費用:
國健署補助,需另補貼差額300元。
內容:
產檢時,由醫師在陰道口採檢送驗,目的是為了避免生產時胎兒經過產道受到感染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
胎兒監視器
- 檢測方式:躺下由護理師綁在孕婦身上監測
- 檢測時間:36週以上
費用:
600/一次
內容:
看診前先綁上胎兒監視器約半小時,監測胎兒的胎動與宮縮情形,再於看診時由醫師說明。
我們有做嗎:
有的。足月後每週產檢都會做。
自費產檢項目如何選擇
了解各項目內容及檢測目的
在禾馨產檢剛拿到自費產檢項目清單時,當下第一個想法是,天啊有這麼多東西要檢查嗎?每一項都要做嗎?不做會有甚麼影響嗎?等等等。
晉身新手爸媽,一開始不懂各項檢查內容很正常,原則上也不會是第一次產檢就得決定要不要做,很多檢查都是相對的孕期週數到了才能施作。
覺得禾馨在第一次產檢,就把接下來整個孕期可以做的自費項目都列給你,這種方式很適合我這種容易焦慮的媽媽,可以提早做功課,也有充足的時間可以跟醫生還有隊友討論。
好好瞭解這項檢查是什麼、為什麼一定/不一定要做,覺得可以是選擇該做哪些檢查的第一步。
詢問醫師建議
即便了解各項檢查大概是甚麼,但對於要不要做可能還是很難選擇,很怕沒做會害了寶寶,但也不想浪費錢做無謂的檢查(小孩東西都好燒錢嗚嗚
在問醫師意見之前,原本擔心醫生只會說「看你們啊」、「都可以做啊」、「有做最好」之類的建議。
沒想到醫生很直接地幫我們分析哪一項是「應該做」、「有…狀況的話可以考慮做」、「沒有很必要做」等等,對於我們之後的選擇幫助很大。
所以其實「這個自費產檢項目要不要做」這個問題,可以直接詢問自己信任的婦產科醫生,可以獲得最適合自己狀況的答案!
權衡風險及經濟能力
孕期間零零總總的檢查很多,有一些費用比較高,有一些要打針抽血或是侵入性的。
每個家庭狀況不同,部分檢查沒做不代表我們是不合格的父母,即便所有能做的檢查都做了,也不能把懷孕生產的風險歸零。
覺得在瞭解檢查內容後,在自己能力範圍所及,不要做會讓未來後悔的決定,就是最好的選擇了!
自費產檢項目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
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 vs 羊水晶片檢測
目前產前胎兒染色體檢測有兩種,一種是非侵入性、抽血的NIPS,一種是侵入性的羊膜穿刺。
我原本以為常聽見所謂的羊膜穿刺,取了羊水之後,就能檢測胎兒是否可能發生各種罕見疾病。
實際了解才知道,單純的羊膜穿刺,只能知道胎兒23對染色體數目及排序,要知道其他(如染色體片段遺失)罕見疾病風險,需要加做晶片檢測。
所謂的晶片檢測,有點像是拿著探針掃過胎兒的染色體,看看有沒有異常的部分。
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,則是透過抽取孕婦的靜脈血,將經由胎盤流到母體血液的胎兒游離DNA,進行分析檢測。
這兩種產前基因檢測,根據禾馨配合的慧智基因官網說明,比較如下:
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 | 羊膜穿刺+晶片檢測 | |
費用 | V2.0 ($24,000) V3.0 ($38,000) | 羊膜穿刺技術費+傳統染色體檢查費用10,000 (34歲以上政府補助5,000)。 複合式晶片檢測 V1.0 ($18,000) V2.0 ($23,000) V3.0 ($33,000) |
準確率 | 21/18/13號染色體 >99.5% 其他體染色體 >90% 性染色體 >90% 微片段缺失 >99% (小胖威利症候群、天使症候群70%) 骨骼異常致病點位 >99% | 接近100% |
檢測範圍 | V2.0:檢測胎兒23對染色體是否異常,及常見5種微缺失症候群。 V3.0:檢測胎兒23對染色體是否異常、20種微缺失症候群、20個骨骼突變點位 | V1.0:23對染色體是否異常、1000多項染色體微片段缺失/重複 V2.0:V1.0 + 20個單基因致病點位(骨骼) V3.0:V2.0 + 1000多個單基因致病點位(發育遲緩、智能障礙、肌肉、心臟缺陷、血液) |
優點 | 1.無穿刺造成流產、早產、安胎、感染風險 2.能夠早期檢驗 (懷孕10周以上就可檢驗,8個工作天知道結果) | 1.檢測範圍較廣 2.準確率較高接近100% |
缺點 | 1.CP值較低 (費用相當但檢測範圍少) 2.有偽陽(因)性可能 3.檢測出異常還是要做羊膜穿刺確認 (費用由檢測機構吸收) | 1.無論醫師技術如何,仍有1/1000-1/3000的破水、術後流產、早產與感染風險情況 2.孕期16-20週才可施作,如胎兒不幸有狀況要處理,對母體傷害較大 |
官網說明 | 點此 | 點此 |
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呢
懷孕初期看了一下ptt、Dcard等各大論壇、臉書社團的討論,很多人覺得羊膜穿刺才是最準確的檢查。
非侵入性染色體篩檢,是抽母體的血,即便現在技術發達,準確率都號稱可以到90%以上,但相比羊膜穿刺,還是有一些偽陽性、偽陰性的可能。
羊膜穿刺的風險 vs 胎兒異常的機率
到底要不要做羊膜穿刺,我們那時候真的猶豫好久。我最一開始也是覺得,承擔不起寶寶出生罹患罕病的風險,羊膜穿刺一定要做啊。
但隨著爬文看到別人分享因為羊膜穿刺流產的案例,又再度陷入兩難。
最後是看到一位網友分享覺得很有道理,他說如果胎兒異常的機率小於羊膜穿刺流產的風險,那為什麼要冒可能失去胎兒的風險去做呢?
我的初唐篩檢各項檢測異常的機率都非常低,年齡也沒有超過34歲,家族也沒有相關疾病史,超音波也沒有檢測出異常,加上詢問過醫生,不論技術好壞,羊膜穿刺1/1000-1/3000流產風險就是統計的數字,基於這些,我們當初就沒有選擇羊膜穿刺了。
小結
現在回頭看,覺得懷孕時真的做了好多兩難的決定啊,也很擔心做了那麼多檢查,會不會還是無法順產,幸好現在小朋友健健康康的,以上分享希望能幫助新手爸媽們,在孕期中少一點迷惘!
*更多關於我的育兒分享請看